手机App
版权家app

版权家APP

扫描二维码

安装版权家客户端

小程序
  • 版权家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扫描二维码

    使用版权家小程序

  • 版权家百度小程序

    百度小程序

    扫描二维码

    使用版权家小程序

公众号
版权家公众号

版权家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进入版权家官方公众平台

微博
版权家微博

版权家官微

扫描二维码

进入版权家官方微博

版权家 版权资讯 最新资讯 查看内容

新闻出版(版权)标准化要与科技融合

2020-8-13 10:34| 发布者: 小朵| 查看: 93| |原作者: 崔保峰 王洋 |来自: 民主与法制时报

摘要: 我国现行的《新闻出版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简称《办法》)于2013年12月底由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2014年2月1日正式施行。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新闻出版(版权)标准化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 ...
 我国现行的《新闻出版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简称《办法》)于2013年12月底由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2014年2月1日正式施行。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新闻出版(版权)标准化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0年8月14日。

  本次《办法》修订,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国家机构改革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需要。新闻出版肩负着传递信息、凝神聚力的使命,但新闻出版的标准化制定工作起步较晚。笔者认为,新闻出版标准化的制定对完善新闻出版的产业秩序和服务质量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需要与媒体行业发展现状相结合,特别是与当下的新技术、新特征、新环境相结合,才能符合现实需求。
  
  技术促进科技与出版标准融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与出版标准之间的融合已成为大趋势。近年来,技术赋能促使不同行业产生了巨大变革,新闻出版行业也在向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可视化等方向发展,科技将会为新闻出版标准的制定与完善提供最强大的技术支持。例如动态图在数字出版中的应用、文字视听化处理、阅读终端的变化等,这些新的技术为新闻出版的具体形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因此,符合新闻出版转型升级需求、促进多种业态融合发展、适应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应用要求的相关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应用值得重点关注。
  一方面,技术发展推动出版业融合发展,成为标准制定的主要推动力之一。本次《办法》修订主要完善了新闻出版标准化工作的工作机制: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估机制、支持社会参与、推动国际标准化工作。信息反馈和评估机制是检验标准化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不同阶段时期的实施情况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处理,有利于对标准化不断完善,及时适应新的社会环境。支持社会参与是协调行业内部和行业之间的标准化统一问题,需要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专家学者参与进来,使标准化真正发挥其规范行业的作用。推动国际标准化是经济全球化潮流下不可避免的趋势,也有利于新闻出版标准供给体系的多元化发展,积极融入国际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但技术带来的挑战需要加强新闻出版标准化的顶层设计。
  另一方面,技术除了发挥对产业和内容的引导力,还应在标准制定过程和监督反馈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新闻出版的标准化制定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结合,搭建可实施性模型,对标准的后续执行问题进行模拟实施,验证可行性,及时发现问题,完善标准制定;建立溯源途经,利用技术手段快速、准确对出版源头进行追踪,规范印刷流程,为出版行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利用科技进行大数据分析,促进出版产品结构性平衡。

人才培养是标准化工作的坚实基础

  根据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的《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达4.7亿,较2018年增长8.8%。同时,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数字化阅读接触率不断提升,2019年数字化阅读接触率达79.3%。数字化阅读用户的快速增长,意味着数字出版在新闻出版内容的比重将会持续增加,数字出版标准化,对数字化内容生产和阅读有着不可替代的规范作用。但我国数字出版标准大部分由企业制定,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使数字出版标准化缺乏协调发展,制约了数字出版的发展。另外,数字出版内容缺乏完善的监督体系。由于数字出版内容大多通过企业自身产业机制和网络途径进行内容生产和输出,其最大特点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特别是即时印刷的政策,使得数字出版内容的监管难度加大。再者,数字出版内容的同质化进一步加大了阅读匮乏的程度。表面上看内容的总量庞大,但细看会发现不同出版内容之间惊人的相似性,特别是在网络文学领域,优质内容极度匮乏。出版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又导致同质化,反过来又进一步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

  信息化、网络化下的出版环境,促使标准化制定的要求不断升级,这就需要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参与其中,特别是在新闻出版(版权)标准化制定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数字出版标准化人才,充分发挥当前社会环境的技术优势,更好地服务数字出版标准化建设。同时,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做好政策和服务支持,形成“政府引导+行业培养”的标准化人才培养模式,鼓励新闻出版行业加大标准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制定符合行业需求、符合市场环境、符合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准化体系。再者,要做好人才对外交流,从国际视野角度,培养新闻出版(版权)标准化人才,积极对接国际组织机构,及时了解国外标准化制定动态,熟悉国外出版环境,结合中国实际国情,对标准的内外转化进行评估,增强我国新闻出版(版权)标准化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版权家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如何看待盗版:版权保护并不是一项完美的制度,盗版也非万恶之源 ...下一篇:疫情之下,德甲版权 能否卖出高价?

相关阅读

在线咨询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