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家APP
扫描二维码
安装版权家客户端
微信小程序
扫描二维码
使用版权家小程序
百度小程序
扫描二维码
使用版权家小程序
版权家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进入版权家官方公众平台
版权家官微
扫描二维码
进入版权家官方微博
北京时间10月12日,CBA公司在北京举行了2020-21赛季新闻发布会,新赛季的合作伙伴也随之浮出水面。值得一提的是,CBA的新媒体合作伙伴仅央视体育和咪咕视频两家,并无腾讯体育和优酷体育的身影。 距离CBA新赛季揭幕仅剩下两天时间,莫非腾讯体育和优酷体育与CBA的情缘已尽?这样的猜测过于悲观了,根据我得到的消息,腾讯体育与CBA的谈判一直在进行中,而优酷体育也在做最后的努力。比较准确的消息是:即便腾讯体育、优酷体育与CBA再续前缘,也不会像咪咕一样拿下全场次转播权。 那么,CBA新媒体版权怎么就突然间没那么香了?谁又将成为这场CBA新媒体版权暗战的大赢家呢? CBA版权的生不逢时 过去几年,CBA版权总是给人一种生不逢时之感。在版权价格猛涨的那个年代,CBA版权因为原有合同尚未到期,无缘成为风口中飞翔的“猪”。有中超80亿作参照,很多业内人士预测CBA版权有望达到5年60亿。 “美梦”没做多久就破灭了。2017年,CBA寻找新的媒体合作伙伴之时,体育版权的泡沫开始破灭。腾讯体育率先拿下CBA2017-20赛季非独家新媒体全场次版权。“非独家”三个字暗示了很多内容,意味着腾讯体育开出的价格不可能是天价。 即便如此,在当年,CBA寻找其他媒体平台也并不容易,最终李胜旗下的中国体育zhibo.tv入局,解了姚明的燃眉之急。考虑到中国体育zhibo.tv的影响力和受众群体,腾讯体育几乎相当于独播了一个赛季。到了2018年,优酷和咪咕分别获得未来两个赛季的版权,CBA的版权价值才真正体现出来。 2017赛季,CBA版权就迈入了亿元时代,但即便在优酷、咪咕入局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后,版权总价格距离5年60亿也相去甚远。上赛季结束之后,CBA版权进入新的周期。新冠疫情大流行,成为了倒逼版权价格下调的一大诱因。即便是拥趸众多的英超联盟也不得不降低姿态。在这样一个时间窗口,CBA公司失去了很多谈判主动权。 40亿或者50亿,所带来的不利暗示 CBA其实还算是幸运的。在疫情仍未被全面控制之时,咪咕就送上了一份大合同,而且是CBA史上最大的转播权合同。 4月8日,中国移动成为未来5年CBA官方合作伙伴,旗下咪咕公司获得未来5年全部CBA联赛、全明星周末的互联网转播权以及运营商独家IPTV转播权。 关于这份合同,媒体披露了多个价格版本,最夸张的说法是总金额“超过40亿,甚至逼近50亿”。必须要指出,这份合同并不是单纯的转播权合同,而是包括了赞助、转播权、特许商品授权在内的合同包。在CBA新近公布的赞助商列表中,中国移动新增成为了官方合作伙伴,咪咕咖啡也成为了官方赞助商。 根据相关媒体的披露,在这份合同中,每年保底金额为5亿元,涵盖了CBA转播、赞助以及特许商品授权的费用。简而言之,所谓的“超过40亿,甚至达到50亿”是核算了一系列分成的情况下,总金额有可能达到的量级。 即便这一说法准确无误,“超过40亿,甚至达到50亿”也是最理想模式下可能达到的上限。咪咕与CBA的这份合同总金额“超过20亿”,应该是最为靠谱的说法。遵循惯例,CBA赞助合同的金额都属于保密范畴。这份天价合同的金额被媒体披露出来后,无论是CBA,还是咪咕方面,都没有进行证实或证伪。 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合同价格的外泄看似提振了行业的士气,也体现了CBA日益增长的商业价值。但它对于潜在的合作伙伴却带来了不好的心理暗示。版权变现的难题尚未解决,而CBA版权价格却有了大幅上涨,这会让腾讯体育、优酷望而却步,尤其是优酷过去一年一直在剥离赛事版权业务。 CBA版权价值真的那么大吗? 在姚明执掌中国篮球这个巨舰之后,CBA确实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疫情之下,CBA成为了国内首个恢复的大型体育赛事。复赛之后,即便在缺少高水平外援的情况下,CBA也贡献了多场经典对决。 CEO更迭的风波给CBA公司带来了一些震荡,但种种迹象表明,CBA正在朝着更光明的未来走去。尤其是在工资帽这根指挥棒的引领下,CBA经历了一个球员交易最为频密的夏天,人才流动变得更顺畅。 但是,平静的水面之下并非没有暗流。新赛季将全面实施外援4节4人次,在对阵全华班球队时,外援政策还将得到进一步限制。我一直不是这一政策的拥护者,高水平外援受限制,一定会导致比赛观赏性下降,球迷们会不会用脚投票还需要时间检验。 老牌劲旅八一队的命运尚没有明确的说法。资深篮球媒体人“苏群”透露,八一队至少不会参加新赛季开幕阶段的比赛。这会衍生出一系列问题,对新赛季的赛程会带来冲击。 除了外援政策和八一队的命运归宿,裁判问题也是一大隐忧。多年以来,裁判的执法水平始终是CBA联赛的掣肘之一。如果裁判问题仍频频引爆,对CBA的公信力、美誉度都会有损害。 我相信,CBA自身的价值一定会左右媒体平台的抉择。 CBA新媒体版权价值还受到传统电视台的冲击。CBA迥异于NBA的一点是,每轮的焦点赛事数量有限,而央视往往都会对焦点赛事进行直播。对于新媒体平台来说,恰恰是这些焦点赛事最有流量。CBA的赞助商们又非常需要央视这一曝光平台,新媒体平台必须要接受这一现状。 此外,新赛季,新疆、深圳等多支豪门球队的实力因人才流动而有所下降,或将导致焦点赛事数量萎缩。新媒体平台无法对此置若罔闻。 权利反转,媒体平台更为强势 新媒体平台自身的处境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腾讯体育已经剥离了NBA业务,由腾讯视频接手,但他们在上个月又拿下了英超版权。腾讯体育的这一系列操作目的性明确,表明并不会放弃版权这块“肥肉”,但对成本的控制更严苛,以更理性的态度看待体育版权这门生意。 他们在英超版权方面打下了一场漂亮的战役,无论是国内媒体披露的1000万美元,还是英国媒体披露的3500万美元,都是用“白菜价”买下了“翡翠玉白菜”。 腾讯体育在CBA版权方面迟迟没有出手,就是担心价格问题。多方消息源确认,腾讯体育的计划是每一轮获得若干场次的转播权,而不是像过去一样去吞下全场次版权。在这种模式下,腾讯体育开出的价格很难与咪咕的价格相匹配。这里面还牵扯着咪咕是否会同意其他媒体平台以更低价格获得CBA部分场次版权的问题,毕竟咪咕开出了天价合同。 有知情人士透露,腾讯体育与CBA的谈判已经进入走流程阶段。这一消息目前存疑,截至发稿时,我并没有得到腾讯体育的确认。 坦率来说,优酷仍没有彻底离场令我感到吃惊。去年夏天竞争NBA版权失败之后,优酷大刀阔斧砍掉了很多赛事版权,与PP体育的联运也宣告终止。目前,优酷方面传来的消息是——“做最后的争取,比赛揭幕之前还有一线机会”。当然,优酷体育也不会选择全场次模式,更大的可能是谋求部分场次的OTT转播权益。这也并不令人觉得特别突兀,有一个细节表明优酷没有彻底抛弃版权,他们这个赛季又悄然上线了德甲和意甲直播,版权仍来源于PP体育。 媒体平台们“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对于版权依旧爱得深沉。只不过,在时代的大背景下,生存下来的媒体平台发现拔剑四顾心茫然,竞争对手们渐行渐远。当他们重新占据了谈判主动权,可以肆意做减法,把难题抛给版权方。现在,轮到CBA公司去平衡各方利益,做出一个或者两个艰难的决定。还有两天时间,好戏的高潮部分随时可能到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版权家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