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
版权家app

版权家APP

扫描二维码

安装版权家客户端

小程序
  • 版权家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扫描二维码

    使用版权家小程序

  • 版权家百度小程序

    百度小程序

    扫描二维码

    使用版权家小程序

公众号
版权家公众号

版权家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进入版权家官方公众平台

微博
版权家微博

版权家官微

扫描二维码

进入版权家官方微博

版权家 版权资讯 最新资讯 查看内容

版权助推经济高质发展

2020-6-30 11:50| 发布者: 小朵| 查看: 168| |原作者: 中国对外贸易杂志|来自: 百家号

摘要: 2020年4月26日是第20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在全球疫情仍在持续的当下,“国家版权交易中心联盟2020春季年会”线上云会议(下称会议)召开,围绕“强化版权治理,优化版权生态”的主题,以网络环境下的版权保护和产业发 ...
      文 / 本刊记者 刘馨蔚
      2020年4月26日是第20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在全球疫情仍在持续的当下,“国家版权交易中心联盟2020春季年会”线上云会议(下称会议)召开,围绕“强化版权治理,优化版权生态”的主题,以网络环境下的版权保护和产业发展为主要内容,以鼓励查办网络侵权盗版案件为重点,促进版权保护,助推产业发展。
      国家版权贸易基地(越秀)总经理武东兴在会议上表示,国家版权交易中心联盟于世界知识产权日,以“线上云会议”方式举办国家版权交易中心春季年会,旨在落实国家版权局指示精神,更好地加强联盟各单位间的交流与合作,搭建版权行业沟通的桥梁,共同促进版权产业在新时期的进一步发展。

      版权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1999年,中国和阿尔及利亚共同提出建立世界知识产权日的提案。自2001年开始,每年的4·26被定为世界知识产权日,旨在树立尊重知识、崇尚科学、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营造鼓励知识创新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环境。
      武东兴称,众所周知,版权是智力的劳动成果。作为重要的资源性要素、生产性要素、战略性资源,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无形资产,在助推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0年,注定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是极其特别的一年。在这样一个黑天鹅与灰犀牛并存的乌卡时代,面对不确定的新冠后疫情时代,也面临科技创新引领的数字化、智能化大趋势的数字经济时代,如何用宏观思维和国际视野看待版权产业的发展态势和趋势,需要我们密切的关注和思考。”武东兴指出。
      会议期间,作为国家版权交易中心联盟理事长单位的北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与新浪网签署了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新浪网将开辟专区,普及中国版权产业的政策、法规、宣传报道、新闻事件,披露典型版权案件,推荐正版内容,为联盟主办的活动提供专题报道和直播支持,共同打造中国版权标杆品牌。同时,国家版权交易中心联盟将为新浪网及旗下内容平台提供确权、监测、法律维权等服务。未来,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共享资源,共同推动内容产业、版权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新浪高级副总裁邓庆旭在会议上表示,在社交媒体时代,每一个内容的创作者和其创作知识版权都应该被尊重。
     “现在,微博的日活用户超过2.2亿,每一条微博背后都有创作者的汗水和其价值。我们的平台要做的是,一方面更好地呈现和连接,鼓励更多优秀原创,给予创作者更多物质和精神的褒奖;另一方面,维护他们的创作和版权权益不受损害。”邓庆旭说。
      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理事、作曲家李海鹰在会议上表示,中国未来的前途在创造力,只要版权做好了保护,中国的创造力将无限。

      联盟将成繁荣版权事业生力军
     “当前正处于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时期,联盟以‘线上云会议’的形式举办年会,有着特殊的启发意义。今天还是第20个世界知识产权日,联盟响应国家版权局‘强化版权治理、优化版权生态’的主题部署开展活动,有着特殊的纪念意义。”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局长于慈珂在会议上表示。
国家版权交易中心联盟(下称联盟)自2015年成立以来,做了大量工作,影响越来越广泛,成效越来越显著,实现了国家版权局成立联盟的初衷。联盟理事单位、常务理事单位在增多,组织、协调的难度也在相应增加,于慈珂相信,在理事长单位的积极组织带领下,联盟一定会发展的更好更强,成为繁荣版权事业的生力军、推进版权产业的排头兵。
     “中国现阶段正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文化强国和版权强国,繁荣发展版权事业和版权产业正处于大好时机。”于慈珂说。
     “十三五”期间,国家版权局以建设版权强国为中心,大力构建版权严格保护和产业快速发展格局。近年来,国家版权局采取有力措施,打造全国版权展会授权交易体系。今年,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将按照整合资源、彰显特点、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原则,继续支持有关地方和组织举办版权交易会、博览会和授权展会。同时,规范、支持国家或者国际版权交易中心、贸易基地有效开展版权交易,进一步发挥国家版权交易中心联盟的联合、组织和协调等作用。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于慈珂希望联盟和各理事单位充分把握大好发展时机,紧密融合版权中心任务,积极落实版权部署安排,不断加强交流合作、联动协调。在更好发展自身的同时,使得联盟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和影响。
      目前,联盟已经有了35家成员单位,今年又迎来了4位新的成员伙伴,分别为新浪网、深圳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喜马拉雅和澳门国际版权交易中心。武东兴表示,未来,联盟将继续为中国创意产业铺就版权交易市场之路,为世界文化产业打开正版交流合作之门,打造以版权为核心的开放式全产业链服务交易平台。

      文化贸易和版权贸易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文化的核心是版权,版权的变现是交易,交易的保证是维权。国家版权贸易基地(上海)董事长任义彪在会议上表示,文化贸易和版权贸易是一对孪生兄弟,在思考、策划、实施各项贸易促进活动,包括政策研究及未来趋势发展等问题上,应把两者一并进行考虑,使其能够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2014年,国家版权贸易基地(上海)(下称上海基地)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这标志着长三角区域第一家国家级版权贸易基地在自贸区成立。
      于慈珂指出,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在自贸区落户,对推动上海乃至全国版权产业突破制约瓶颈、激发后发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并希望上海基地积极利用自贸区政策优势,整合长三角乃至全国版权资源,开拓创新,为国家版权贸易发展探索新路。
      任义彪介绍,上海基地采取的是文化贸易和版权贸易双轮驱动的模式。经过近几年的建设,集聚了1300多家企业。这些企业在基地里投资超过570亿元,每年的贸易规模达到350亿元的体量。
      任义彪指出,海外的版权产业已经非常成熟、发达,虽然中国近年来在此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在规模和质量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无论是从运作的专业性、系统化和法律的规范性、标准化等各个方面,我们都有继续加速前行的必要和需求。上海基地也在不断围绕这个目标和愿景开展工作,主抓两个市场:一是海外市场,重在开拓、交流、学习、扩大影响;二是国内市场,重在培育、促进、服务、推动。”任义彪称。
      任义彪认为,版权产业需要拓展视野,全方位地与文创文化全领域进行服务和开拓。对此,基地近期不断走向音乐、游戏等文化行业中的细分领域,推动版权产业更加全面发展。同时,和高校、研究院等专业机构合作,提升版权领域的国际对话与合作的能级。
     “无论在研究方面、政策方面,还是复合人才的培养方面,中国的版权事业都需要进一步扩大国际合作,对标国外水准。”任义彪说。

      LINK · 《北京条约》生效,惠及全球表演者
      4月28日,《视听表演北京条约》(下称《北京条约》)正式生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在中国缔结,并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知识产权条约。
     《北京条约》是联合国专门机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管理的一项旨在保护表演者权利的国际版权条约。根据条约生效条款,其将在30个成员国批准、加入3个月后生效。今年1月28日,印度尼西亚成为该条约的第30名成员。至此,这一备受瞩目的国际版权条约得以在4月28日生效。
     《北京条约》的缔结和生效,将全面提升国际社会对表演者权利保护的水平,充分保障视听表演者的权利,进一步激发其创造热情,丰富精神文化产品,推动视听产业健康发展,保护传统文化和民间文艺,促进文化多样性发展。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高锐高度赞扬《北京条约》,称其为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作为条约缔结地,中国政府在推动《北京条约》缔结和生效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2012年,由国家版权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承办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保护音像表演外交会议召开,中国政府积极协调、推动《北京条约》顺利缔结,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及参会的156个成员国、6个政府间组织、45个非政府组织一致认为会议体现出的理解、支持、包容、合作的“北京精神”将持续推进国际知识产权合作与发展。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批准《北京条约》,中国成为条约第五个成员国。
      多年来,中国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保持密切合作,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宣传、推广条约的重要意义,就国际层面加大表演者权利保护,促进电影、音乐等文化产业发展达成更多共识。《北京条约》的生效,是惠及全球表演者的新起点,将进一步完善国际知识产权体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与版权家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美术作品"应属侵犯著作权罪中"其他作品"范畴 ...下一篇:借鉴还是抄袭?综艺节目模式版权保护之道探析

相关阅读

在线咨询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