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
版权家app

版权家APP

扫描二维码

安装版权家客户端

小程序
  • 版权家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扫描二维码

    使用版权家小程序

  • 版权家百度小程序

    百度小程序

    扫描二维码

    使用版权家小程序

公众号
版权家公众号

版权家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进入版权家官方公众平台

微博
版权家微博

版权家官微

扫描二维码

进入版权家官方微博

版权家 版权资讯 最新资讯 查看内容

区块链技术与新闻版权的融合共生 这个展位的“干货”多多

2020-11-2 15:10| 发布者: 小佳| 查看: 213| |原作者: 忘忧|来自: 百度

摘要: “我之前也‘中奖’过,图片侵权就像每个新媒体人的成人礼,是疼痛的,印象深刻的。”在知乎“图片侵权”的话题下,知乎用户“稿小弟”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 ...

像“稿小弟”这样,被告侵权的内容创作者有很多,他们在知乎上描述着自己的遭遇,自称一张图片被索赔数万元,或者被图片平台要求购买高额产品包。实际上,除图片外,音乐、字体、视频等素材亦潜藏着侵权的风险。

  而另一方面,随着自媒体的爆发式增长,原创内容被抄袭、洗稿的案例层出不穷。不管是今年10月初,四川大学学子自创公众号“常识”和“赫兹实验室”之间的“洗稿与否”的辩论,还是去年初《甘柴劣火》引发的新旧媒体版权之争,维权的方式都只是发稿声讨。

  在新榜创始人、CEO徐达内看来,“举证维权难度大、成本高是很多创作者最后放弃维权的原因,最后选择发一个稿子去声讨,是因为他们觉得不值得去维权,更何况这里面还有模糊地带。”如此,内容创作者就陷入了一个版权困局:侵权容易,维权却难。

  在新媒体不断进化的当下,涌现了越来越多的UGC(个人创作)。根据艾瑞网的调研数据,我国目前全职从事自媒体的人数达到了370万以上,而兼职人群超过了600万。他们的出现,让图片、音乐、视频、字体等素材的需求快速增长。

  以图片行业为例,根据艾瑞网发布的《2018中国广告行业报告》,中国图片行业近三年增长了30%,在版权市场中,传统图片市场有效营业额约为18.97亿元,其中视觉中国和全景视觉就占去了八成市场,市场相对集中,头部效应明显。

  “但这只是真实图片市场的冰山一角,根据报告测算,其余图片市场潜在市场容量(微利市场+部分未规范化市场)约在140亿元左右,这是现在传统图片公司没有达到的中长尾用户市场,或者没有版权意识的市场。”易维视产品副总裁傅蕾嘉表示。

  傅蕾嘉口中的长尾用户市场或没有版权意识的市场,实际上就是目前中小内容创业者的图片需求。在傅蕾嘉看来,新媒体的出现,颠覆了此前传统媒体对图片的需求,他们对图片需求量大,但质量要求不高,最重要的是没有太多的预算。而现在中国市场上的这些传统图片公司,都没有满足新媒体的需求。

  “再加上,现在很多图片公司都在进行维权式营销,实际上并没有为中国用户提供真正使用图片的解决方案,盗版图片依然存在,许多图片公司把‘打击盗版’作为其营收的主要模式。”傅蕾嘉表示。

  为了节约成本的内容创作者,冒着侵权的风险,使用着搜索引擎上下载的图片。而内容创作者与版权公司的斗争,就像蚂蚁和大象的对峙,实力悬殊。一旦被告侵权,就像知乎网友说的“一张图片,可能等于一年白干”。

  除了图片,音乐、字体也是侵权重灾区。例如2019年被全网关注的MCN商用音乐侵权第一案判,papitube旗下视频博主“Bigger研究所”在视频中使用了一段未经授权的背景音乐,被版权方告上法庭。一审判决,判令papitube短视频配乐构成侵权,赔偿原告版权方及音乐人经济损失4000元及合理支出3000元,共计7000元。

  “Bigger研究所”在事后也发布视频公开道歉,直言侵权的原因主要是版权意识太差,习惯性地从音乐网站上下载音乐,使用到视频中。并没有想到,即便使用了十几秒的背景音乐,都是需要有授权的。

  上述主编心有余悸地表示,“现在,我们就在pixabay这样的小众免费正版图片网站下载图片,比起视觉中国那些大的图片网站,它们的图片确实不多,但能满足公众号需求了,因为基本就用一张来做头图,头图比较讲究质感。”

  实际上,内容创作者版权意识弱、对素材需求量大(自媒体数量多),但正版素材门槛高、价格高,而内容创作者预算开支少等问题,是自媒体行业的痼疾。

  对此,王奕表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构建素材与版权一体化的保护服务,实现内容创作的“供给侧改革”,提供价格合理、版权明确的素材,让创作者不再因为“大”被“敲诈”,因为“小”而被“忽视”。

  确权难、固证难、维权难

  在内容创作者的版权困局之中,上面悬着素材版权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下面则被洗稿、抄袭的行为焦灼。

  今年10月初,四川大学学子自创公众号的“常识”和“赫兹实验室”之间的“洗稿与否”的辩论在网上刷屏。起因是“赫兹实验室”发表了一篇文章,随后这篇文章被发现疑似抄袭“常识”曾经发表的文章《成都同志浴室:自由与自由的背面》。

  虽然《常识》编辑部联系“赫兹”后,发布了《关于公众号赫兹实验室洗稿常识报道的声明》,贴出了部分抄袭对比内容。但是,“赫兹实验室”迅速回应,称两篇文章在内容、结论、受访对象、立意上都不一样,并不认为存在洗稿行为。

  内容创作者挑灯夜战,改了很多遍的内容,被他人轻易“拿来主义”,短时间炮制出了爆款文章,的确令人愤懑。但是网络放大了文字、音视频、图片等内容的传播边界,由于缺少完善的数字化保护措施,网络环境下的版权保护存在着确权难、固证难、维权难等问题。

  “像洗稿的话,就比较难界定。因为洗稿不是原封不动地复制,洗稿的水平有高有低。如果洗稿水平高的话,基本上表达都不同,那可能就不构成侵权。因为著作权法它只是保护表达形式,而不会垄断思想。”赵占领告诉记者,“也就是说,我看到你一篇文章,我按照你的观点,然后自己再写一篇文章,观点跟你一模一样,但是具体的措辞、句子都不一样,这个时候它就可能不构成侵权”。

  不管是“常识”和“赫兹实验室”之间“洗稿与否”的辩论,抑或是去年初《甘柴劣火》引发的新旧媒体版权之争,还是六神磊磊与周冲的抄袭舌战,自媒体抄袭的维权方式,更多是靠发稿声讨,举报删除原文章。

  “举证维权难度大、成本高,是很多创作者最后放弃维权的原因,最后选择发一个稿子去声讨,是因为他们觉得不值得去维权,更何况这里面还有模糊地带。”徐达内表示。

  如此一来,内容创作者就陷入一个版权困局:侵权容易、维权却难。

  徐达内进一步提到,现在的文字洗稿市场上,有完整的产业链,有专门的洗稿机器,将词汇替换后迅速生成文章。而且,随着短视频的兴起,视频行业所谓“二创”的洗稿现象比文字市场更工业化。

  “视频创作存在一定难度,很多人都不具备素材原创,所以就通过洗素材的方式去做,即通过重新的排列组合来进行洗稿。在刷视频的时候,你会发现有很多‘耳熟能详’的视频,所谓的‘二创’的视频是非常多的。”徐达内告诉记者,“视频洗稿,在目前环境下是处于一个半容忍的状态,有意或无意的‘借鉴’,边界比较模糊”。

  正是由于边界比较模糊,内容创作者面临着确权难、固证难、维权难的问题,甚至许多内容创作者都不知道自己是否被侵权。

  近日,就有一个“超8成个人创作者不知道自己被侵权”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2020版权保护大数据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内容创作者同比增长263%,但是超8成人不知道被侵权。传统模式下,版权维权流程复杂、成本高,有6成图片侵权案赔偿金只占起诉成本的20%,更多人选择“不发声”或“私了”。

  互联网巨头入局素材市场

  除了图片、音乐涉及版权之外,很少人了解,字体也存在版权。2019年3月,微软雅黑字体引发侵权风波曾刷屏网络。有网友发帖表示,其所在公司的实习生因使用了微软雅黑和盗版Photoshop软件后,接到字体版权方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下称方正公司)和Adobe公司起诉,造成公司较大损失。

  虽然方正公司工作人员随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此事件中的一些说法进行了辟谣,但是《中国知识产权报》评论称,“此次风波虽息,但也给我们敲响了版权保护的警钟:盗版要不得,要商业使用字体必须获得版权人的授权”。

  2019年4月底,阿里巴巴设计委员会在阿里巴巴UCAN2019设计大会上,正式对外发布“阿里巴巴普惠体”字体,支持企业个人免费商用。今年6月,京东也上线了京东版权素材中心,号称是全国电商行业中首个大型免费版权素材平台,可为数十万商家、达人一年节省至少上亿元的版权素材成本,也规避了商家的侵权风险。

  如今,又一互联网巨头入局素材市场。2020年10月28日,腾讯云也发起面向内容产业创作者和开发者的“松竹行动”,称将通过正版图库直通车、正版曲库直通车等产品降低正版素材使用门槛,并且整合腾讯云至信链能力,解决原创内容保护难题。

  区块链技术能否破困局?

  互联网巨头入局素材市场,试图通过素材的“供给侧改革”,来减少素材垄断、敲诈式勒索等行业痼疾,让内容创作者能够使用低门槛的正版素材。不过,在内容创作完成后,如何保护原创也是一大挑战。

  王奕表示,在自媒体著作权保护中,一直存在作品确权难、侵权事实认定难度大、维权成本高、维权周期长等问题。“确权难,是因为很多作品是通过互联网发表的,这样的话,作者可能没有去做版权登记。若作者后续要维权的话,首先需要证明这个作品是他创作的,他享有版权,所以有的时候相对比较困难。”赵占领进一步解释道。

  对于这一问题,腾讯云在此次“松竹行动”中,还加入了2019年7月正式发布的“至信链”的产品,利用区块链技术,帮助解决确权难、侵权固证难、维权难的行业痛点。

  据腾讯云区块链高级架构师王剑介绍,在确权环节,作者在平台上发表内容时即可实现上链存证,在区块链上固化作者对文章的权利关系。上链存证后作者可获取到至信链出具的电子存证证明书,权属证据也将实时同步到至信链上的多家公信力机构节点,如司法鉴定中心、公证处、版权协会等。

  “传统的版权保护方式,登记时间长、保护成本高,一件版权的确权存证费用是两三百块钱。但如果通过区块链存证,每条可能只需一块钱。在互联网时代,版权的区块链存证就会更合适。”王剑补充道。

  区块链技术在解决确权、固证问题后,维权难仍然存在。在王奕看来,其实现在版权诉讼真正的低效点,并不在前期举证,而是在于诉讼判决,“因为全国就那些法院,从它案子下来到开庭,可能需要半年或一年的时间。因此对于一个创作者或者有很强互联网基因的企业来说,确实是等不起,因为时间比什么都重要”。

  就在今年6月底,腾讯企鹅号平台自媒体“蜀山笔侠”诉讼深圳市捷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侵犯著作权案,由广州互联网法院通过线上解纷站点“枫桥E站”依法进行审判,法院根据区块链上的权属证据和侵权证据判决原告胜诉。

  实际上,在腾讯之后,蚂蚁集团旗下蚂蚁链也开始布局。今年10月22日,蚂蚁链正式宣布数字版权服务平台面向全社会开放,称平台依托于蚂蚁链的区块链技术和AI技术,可以为原创作品提供从登记到维权的全流程服务。

  对于区块链技术保护版权的方式,赵占领认为,在数字区块链技术快速发展的现在,能够通过区块链去帮助证明版权的权属,帮助解决确权难、固证难、维权难的问题,也是互联网时代下,作品版权保护的一种创新的方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版权家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国内首个沉浸式游戏版权专业委员会在西安成立下一篇:拒不支付歌曲版权费 一KTV被判赔9万元

相关阅读

在线咨询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