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
版权家app

版权家APP

扫描二维码

安装版权家客户端

小程序
  • 版权家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扫描二维码

    使用版权家小程序

  • 版权家百度小程序

    百度小程序

    扫描二维码

    使用版权家小程序

公众号
版权家公众号

版权家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进入版权家官方公众平台

微博
版权家微博

版权家官微

扫描二维码

进入版权家官方微博

版权家 版权资讯 最新资讯 查看内容

付费用户激增背后,腾讯音乐转嫁版权战成本?

2020-11-13 14:55| 发布者: 小朵| 查看: 124|

摘要: 从各项数据看,腾讯音乐已经对同赛道对手形成代差。
根据生产方式的不同,人类社会的文明阶段大致划分为石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力时代和信息时代。

用同样的标准审视国内在线音乐赛道,根据增长重心不同,大致可以划分出这样几个阶段:工具时代;版权时代;泛娱乐时代。分别代表音乐软件超越使用范畴、赛道范畴的扩张历程。

工具时代,音乐软件甚至不是整个行业的盈利焦点,彼时衡量歌手价值的标准是实体专辑销量。在一个无版权概念的市场环境下,播放软件作为听歌工具本身,增长天花板大致相当于网络邮箱。

版权时代,为版权买单的浪潮从平台蔓延至用户,并催生了音乐会员这一刚需产品。意味着行业从播放体验竞争过渡至版权库竞争,利润来自于版权库与付费用户数的叠加增长。

泛娱乐时代伴随着环球音乐放开版权授权开启,代表着巨头在版权时代的用户壁垒构筑完成,版权衍生的用户付费不再作为行业增长的核心点以及护城河存在,行业正在向文学、综艺、演唱会等更多领域寻求增量空间。

而放眼国内的在线音乐平台,站在泛娱乐时代潮头的,无疑是腾讯音乐。

抽血与输血

11月11日,腾讯音乐发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数字音乐市场正在面临重大调整。

财报显示,作为腾讯音乐营收支柱的社交娱乐业务陷入萎缩。除每月ARPPU(平均每付费用户收入)同比正增长32%外,社交娱乐业务的移动MAU同比减少6.4%,付费用户数同比骤减14.6%。

大幅的付费用户数萎缩,配合更大幅度的单客收入增长,显然是边缘用户流失的信号。事实上,腾讯音乐的社交娱乐业务回吐了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的增量用户红利。腾讯音乐三季度的表现,恰巧与一季度时呈相反态势,彼时的财报数据是社交娱乐MAU激增13.3%,付费用户数激增18.5%,同时ARPPU骤降12.9%,是一幅新用户呈规模入场的画卷。

放眼整个娱乐直播市场,腾讯音乐系社交娱乐产品的表现与大气候一致。随着娱乐直播的打赏付费模式遭新兴电商直播的一再冲击,商业模式自身陷入了内卷化的泥沼。随着YY脱手国内业务;陌陌换帅追求改变;快手、抖音都寻求将电商直播而非秀场直播作为未来增长点,早期娱乐直播陷入某种尴尬的境地。

从腾讯音乐今年以来的财报电话会议中也能捕捉这一信号,分析师的问题均围绕着在线音乐业务展开。在Q2财报电话会议中,一个问题是,管理层是否担心社交娱乐业务的行业增长饱和问题。腾讯音乐方面的回答是:

「我们已有超2亿在线K歌MAU,用户量很可观,因而我们不认为会有更多增长……不过,随着在线唱歌室、虚拟礼物和广告等更多产品增强功能推出,这个平台将为我们带来额外的盈利机会。」

对巨头来说,这更接近一个自我抽血与自我输血的阶段——已建立用户壁垒的成熟业务追求更激进的货币化,以寻求向新增业务输血。

在在线音乐服务业务上,这一增长有着更充分的表达。

Q3季度,腾讯音乐的在线音乐业务在MAU缩减2.3%的不利条件下,付费用户数同比暴增46%,同时每月ARPPU增长5.6%,用户付费率达到8%。同时付费用户数环比增长460万人,高于今年前两个季度的280万人和440万人,也是继2016年以来的最大净增长。受此影响,在线音乐订阅收入同比增长达到55%。

这意味着,在线音乐业务借助疫情用户红利,完成了版权时代的高额核心用户留存。这也是腾讯音乐脱离版权时代,全力迈入泛娱乐时代的底气所在,新的护城河已经形成。

从腾讯音乐在财报中的表述看,在线音乐付费用户数的完美增长,背后来自于更丰富的增量内容。这些增量业务包括培养独立音乐人、发力长音频、与唱片公司合资建立厂牌、以及在线演唱会。背后代表粘性更强的饭圈订阅、饭圈打赏、品牌投放等增长空间。

以独立音乐人为例,腾讯音乐完成了超100%的独立音乐人数量年增长率。以长音频为例,其授权IP数量同比翻两番,月活渗透率从去年同期的4.7%增长至9.4%。在此基础上,长音频的独立订阅套餐与捆绑会员也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从种种迹象来看,腾讯音乐都在改善国内相对贫瘠的音乐用户付费环境,引领用户习惯与国际接轨。以Spotify(声田)为例,2020年Q4业绩展望显示,Spotify的月活有望增长至3.4亿以上,而付费用户有望增长至1.5亿以上,付费率高达44.11%。相比之下,腾讯音乐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垄断疑云

但腾讯音乐的增长并非一帆风顺。

从短期看,卓有成效的付费用户转化来自于腾讯音乐在版权、创作人、内容等方面的多点开花。但从更高的角度看,这种50%左右的付费用户同比增速在腾讯音乐身上已维持了6个季度。在内容以外,从版权时代开启的,更激进的货币化政策同样是原因之一。

今年4月,《国际歌》、《大悲咒》等歌曲在音乐平台需付费收听一事彻底激化了这一矛盾。尽管事故的原发地位于网易云音乐,但腾讯音乐同样受到波及。在社交媒体上,大量用户质疑腾讯音乐的付费模式,质疑包括疑似针对用户喜好,将特定歌曲按播放次数转入付费墙;付费会员只有对曲库的租赁权,会员过期后下载歌曲无法播放;非付费会员不提供单曲购买入口等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版权家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终结了版权战争,腾讯音乐这几个数字的变化耐人寻味下一篇:明确"时事新闻版权",终于等到这一天

相关阅读

在线咨询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